绍兴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

时间: 2024-01-06 来源:木材削片机

产品详情

  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和地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一个地区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未来。“十一五”是绍兴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刻,大力推动绍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保证绍兴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解决资源要素不足的制约,保证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质量,促进绍兴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需把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倾力打造一个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全方面实施高技术产业“十五”规划,全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与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积极利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高技术产业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总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部门。截至2004年,全市已累计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高技术项目 17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8只,省级高技术项目66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4只,省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6只,国家重点新产品315只。高技术产品营销售卖收入从98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75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工业产值的平均增幅。

  我市高技术产业门类逐步增多,基本形成了电子元器件及配件、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共同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精细化工、新能源及节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亦开始在我市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真空荧光显示屏、天然维生素E、电子节能灯、数控机床、大型高效节能除尘器、超微粉碎机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主导产业。

  通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创建了一批高技术企业,使绍兴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电一体化及高效节能与环保等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群和密集区。截至2004年,全市已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建设了绍兴、上虞、新昌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启动了柯东、嵊州、诸暨三个新科技园区,形成了104国道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如绍兴城东经济开发区已被批准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园区,诸暨市已批准为浙江省高新技术环保特色产业基地,新昌县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各高新技术园区和和各类开发区已成为我市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支撑点。

  通过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一些企业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壮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新的高技术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绍兴县亚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不仅产品替代进口,节约外汇,而且带动了农副产业、食品、医药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浙江阳光集团通过T5荧光节能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实施,迅速扩大了节能荧光灯新产品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0万支大功率稀土节能荧光灯和1500万套电子及1000万套灯具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和出口基地。高技术企业中还涌现了一批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地方经济中的“小型巨人”,有3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占我市上市公司的30%。据调查统计,截至2004年,已建和在建的44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完成以后,每年可实现出售的收益1154228万元,利润242279万元,税收112418万元,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我市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为着眼点,注重引导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传统工业装备的高新技术水平。2003年,全市科技活动投入总额为191795万元,其中R&D经费支出总额64071万元,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6484万元,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加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生物技术、环保节能技术等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改造转换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4年,全市共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5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1亿元,出口创汇12亿元。

  已建成绍兴、上虞、新昌三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纺织、医药、环保装备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省级高科技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5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孵化器2家,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04家,市级企业科技园22家,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4家。累计完成专利5231项,其中发明专利130项。

  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总量比较小,比重比较低,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明显,与我市经济强市的地位还不相称,特别与“长三角”、“珠三角”同类城市比,差距比较大,甚至与“十五”规划的目标相比较,实现个别指标存在一定的困难。

  城市化水平、区位优势没有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体现,经济发展受到传统产业的过多束缚,创新意识不强,视野不够开阔。截至2004年,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中,上虞市占22个,诸暨市11个,新昌县13个,绍兴县12个,嵊州市10个,市直13个,越城区2个,项目分布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

  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还较小,产业链短,尚未集聚成具有特色的上规模的产业群,一些已研发成功的、具有巨大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产品产业化程度不足。如浙江宏磊铜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成功的HL三辊行星铜管轧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设备的销售价格仅为进口同类设备价格的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300台),但公司年生产能力仅10台,至今仅生产了4台,亟待增加投入。又如京华激光制品有限公司用先进的激光技术生产全息转移纸,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仅用于烟酒防伪的激光全息转移纸,国内市场需求每年就不小于10万吨,但该公司目前仅年产6000吨包装纸,亟待增强开拓意识,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进程。

  同时,我市高技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着重于引进技术和设备,而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科研投入特别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3年,全市R&D经费支出总额64071万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只有0.6%,低于浙江省平均的0.7%和全国平均的1.3%,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33%,低于全省平均的0.58%和全国平均的0.83%。从总体上看,我市高技术企业投入不足,能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形成经济规模的高技术产品不多,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未得到全面落实,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与创业观念过于偏重于旅游与休闲,对发展高技术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工作力度。部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对研发投入及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身实力不足又不积极寻求技术依托,因而企业难以保持强劲的竞争能力。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如何发挥高新园区孵化器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缺少运作办法,难以激发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和培养新型企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数量不多,种类偏少,难以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高技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创业投资尚未发育,缺少风险投资基金这一类融资机构。尚未设立市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或专项扶持资金)和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

  特别是高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普遍紧缺,企业过度依赖外部技术支撑,在研发上不少企业主要采用购买技术成果等引进方式,因而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成果少,企业研发能力弱。不少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为临时借用人员或合作对方的派出人员。在吸引外地、外资企业及科技人员来我市创办高企业等方面,相对于沪、杭、甬等地不断推出的引才引技术和扶持的优惠举措,我市的政策力度不大,吸引力不强。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立市、开放兴市、文化强市、合力建市的战略要求,以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为基础,以人才和科技为依托,以制度、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建立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发优势和传统产业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比较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成为绍兴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和发动机。

  1、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方针。绍兴市高技术产业化必须追踪和适应国内外高技术产品市场变化趋势,以形成国内外市场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2、实施人才战略,培育壮大科技人才的方针。高技术产业化根本在于人才,谁拥有人才就拥有高技术产业化竞争的主动权。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另一方面要抓好对高新技术成果开发起关键作用的高级技术开发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特别是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收。同时要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上下功夫。这关系到一个地区对高新技术“吸收能力”的高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高低。

  3、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并进的方针。传统产业是绍兴经济的基础,高技术产业化不仅要培育高技术产业,同时要注重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通过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4、竞争择优、重点突破的方针。绍兴市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要建立在对国内外全方位开放基础上,选择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或嫁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实行在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突破,以突破带动全局,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培育自己最有优势的企业及产业领域。

  5、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方针。高技术产业具有的全局战略意义使它不同于一般产业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活力,让企业根据市场规律在项目选择、资金筹集、人才引进、收益分配、机构建立等环节发挥自主决策作用;政府则应在造就良好环境的角度,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分担风险、择优培育,进行宏观指导与调节。

  6、制度创新先行方针。绍兴高技术产业化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创新过程,首先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投入机制,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从管理体制、企业和科研机构产权制度创新、分配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出发,激活既有存量资源,实行优化重组,造就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与机制。

  7、区内为主、区外为辅,注重形成产业群体的方针。绍兴高技术企业应主要集聚在高技术产业园区内形成集聚优势,但区外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条件的也可形成亮点,二者优势互补,并举发展,既有利于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有利提高整个区域的高新技术含量,形成园区内外产业关联。

  8、国际标准方针。要增强绍兴市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积极推广和采用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生产,这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前提。

  到2010年,成为长江三角洲高技术产业密集区的重要基地之一,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高技术为主干的产业技术结构;结构合理的高技术产业化空间布局;高技术产业成为绍兴市的支柱产业群,高技术产业化规模和效益居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和全省前三位;初步形成一支高技术产业经营管理队伍和技术开发队伍。

  到201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重点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运用高技术改造农业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优高农业份额占农业总产值85%以上;第三产业各部门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高技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全市工程技术人才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技术产业要巩固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和环保产业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加快科技园区和特色基地建设,突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高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结合绍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科技创新实力,我市高技术产业要通过科研开发、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吸引投资、共同合作开发、投资参与等多种方式进入各相关高技术领域,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特别在提升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制造、现代交通、农业等多个方面应形成一批高技术企业群,使其成为绍兴最具推动力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传统产业领域,加快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推动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全面进入高技术领域的同时,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高效节能和环保产业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侧重于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以OLED为代表的显示器件和元器件,积极发展电子材料、软件产业和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要在中成药、西药及中间体、生物制药三大产业形成若干优势产品,同时开发利用酶和发酵工程、植物和海洋生物等药用资源及内含物提取、生物活性因子生产等技术;精细化工发展环保分散染料、高档化纤油剂、纺织助剂、高效无毒环保型农药、饮料添加剂、催化剂、高档日用化妆品等;先进制造主要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纺织印染机械、数控数显机床及小型智能化加工中心、新型电子医疗器械设备、智能化仪表、交流调速技术和装置等;高效节能和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置、节能电子器具、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备产品。

  在高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中,要形成一批研究开发能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高技术小型巨人企业;要培养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对产业技术促动作用较强的高技术中小型龙头企业。到2010年,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省级达到250家,市级达到3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

  加强培育创新主体,形成5个以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0家以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0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0家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争取在若干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围绕绍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建设综合孵化器和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平台,加强重大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环节的整合,积极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进一步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新材料工程和产品升级工程,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和转换。

  在以基本形成“一带多园”既104国道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及绍兴、上虞、新昌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柯东、嵊州、诸暨三个新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建设成“一区三园”格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建设省信息产业园区、省高新技术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产业特色明显的高技术产业化空间布局。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和环保产业五大产业,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建设,积极应用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1、微电子产业方面,要提升制造业,做大设计业,做强封装业,完善配套业。华芯国际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投资,形成8英寸、12英寸为主的集成电路制造,华越微电子要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彻底改变产品集中在低档音响电路的局面;芯谷科技要发展成为以BIPOLAR为主,CMOS、BICMOS齐头并进全方位的设计格局;华越芯装要加快QFN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同时应用SSOP、BGA、CSP、TSOP等多种封装技术,力争成为国内技术领先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同时围绕集成电路制造,形成硅晶片等配套产业。

  2、元器件产业方面主要为开发新型元件,增强配套能力,拓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市的生产企业要密切跟踪当今元器件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低功耗、高精度、高功率、高分辨率、响应速度快、模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跟踪整机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与整机企业深层次合作,增强配套能力,形成利益联盟。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加快浙江京东方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LED、LCD模块产业化项目,世纪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屏幕显示器(OLED)基片产业化项目,绍兴科盛电子有限公司的纳米材料钝化芯片的产业化和龙山电子科技公司超亮度发光管及应用产品的建设进程。

  3、扬声器配件产业主要引进、学习国外扬声器新部件的生产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要从涉及扬声器的声学、力学、电学、材料学和美学的诸多方面来设计、制造高档零配件,并注重专用材料的研究,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一致性。天乐集团要加快建设 “手机振膜及微型电声器件”项目、“高档复合音盆”、“大型 ------体型T铁”、“铝压铸盆架”、“模具CAD/CAM加工中心”等项目,加紧大口径高深度钛合金振膜、微型组合手机振膜等新产品及新工艺的开发攻关,带动整个产业进步与升级。

  4、软件产业以开发中间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为主,主要扶持芯谷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方向有纺织CAD/CAM软件及设备、纺织业网络化制造应用及管理、首饰行业CRM系统、企业电子商务等。

  生物医药要以新药开发为突破口,提高制剂、化学原料药的技术水平与装备水平,逐步在中成药、西药、及中间体、生物制药三大产业形成若干优势产品,同时,在利用酶和发酵工程、植物和海洋生物等药用资源及内含物提取技术、生物活性因子生产技术等争取迈出新步伐。以新昌制药、震元制药、新和成、亚东制药、新光制药为龙头,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疗效好和具有缓释、微囊、向等新型药物,建设成为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医药生产基地。新昌制药要以氟喹诺酮类、维生素类、利福霉素类医药为特色,开发营养保健食品、中药生物医药产品、饲料添加剂等产品,成为各种剂型齐全的大型医药企业;新和成要积极抓好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芳樟醇、香叶醇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医药中间体的规模化生产,在保持企业产品销售量全国第一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份额;震元制药要成为以红霉素系列、β----内酰胺类系列为主体的全省抗感染类药物的生产基地。

  生物化工主要以发展生物农药、生物兽药为主,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等,主要有浙江国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马保沙星、克林沙星研制生产、兽用制剂等项目,绍兴亚美生化的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产业化项目等。

  精细化工产业,以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为依托,以龙盛、皇马、闰土、新杜邦、芳华、亚东日化等企业为载体,发展环保分散染料、高档化纤油剂、纺织助剂、高效无毒环保型农药、饮料添加剂、催化剂、高档日用化妆品等,尽快形成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环保型的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扶持机电一体化的纺织印染机械数控数显机床及小型智能化加工中心、新型电子医疗器械设备、智能化仪表、交流调速技术和装置等产品。以卧龙、新昌中宝、泰坦、日发纺织、印染机械厂、诸暨机床厂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应用微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及数控技术,开发与生产高档印染机械、数控机床等升级换代产品。怡东仪表、诸暨盾安、万安等企业为龙头,开发及生产汽车电子等产品。

  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置、节能电子器具与环保设备产品。要以阳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高效节能装置与器具;以菲达为龙头发展大型高效节能电除尘器、气力输灰系统、烟气脱硫装置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环保设备;以丰球集团、金泰集团为龙头发展工业、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以上风、联丰、春晖、三花等为龙头发展溴化锂制冷机、低噪声冷却塔、节能风机为主的制冷设备;以绿洲设备为龙头的厨房油烟净化设备。此外,还可以积极开拓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环保设备行业。

  重点发展先进纺织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和光介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要以远东化纤、大普化纤、浙化联等为龙头发展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高仿真纤维及复合技术;要以阿斯克保湿材料、浙江永利经编为主推进纳米材料在产业中的应用;要以向日葵、环球太阳能为龙头发展以硅晶体为主的半导体和光介质产业发展;要以海亮、中环铜业、精工钢结构为龙头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和建筑材料;要以富陵实业、伟丰织造等为主发展复合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

  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节能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有兰亭高科的电动汽车、水加油技术,世纪阳光、超时代光源的节能灯技术等。

  传统产业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绍兴产业结构的主体,运用高新技术使之改造、提高,从而增强其产业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主要途经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工艺,改造传统产品使其换代升级,改造传统企业使其转变为装备高新技术或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同时加快农业及第三产业高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及第三产业生产率。

  1、农业: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星火密集区为载体,着重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核技术及信息技术、新型农业机械、新型栽培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开发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建立农作物引种试种示范中心,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推广运用先进农业机械种养殖技术、收割贮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加速形成装备现代化、产业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2、工业:纺织行业要重点发展高档纺织原料、丝绸、合纤仿真丝、印花防绒布等中高档织造产品和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提高织造档次、服装工业附加值。要以浙化联、大普、远东、赐富、富润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超细化、高仿真、差别化、混纺交织等新型产品;纵横、南方、庆盛、雄师等一批织造企业要加快高档织物的开发生产,使织物品质处于国内一流,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亚太、永通、天马等企业,在织物后整理上下功夫,使之成为综合技术素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印染企业。冠友、恒柏、步森等企业要围绕创中国名牌,并积极采用CAD设计系统和高技术含量的加工设备,使服装产品在质量档次、款式品种,市场占有率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机械工业重点要通过引进加工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工作母机和技术软件,广泛运用CAD手段,采用新材料技术和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现有机械企业,重点抓好以卧龙、上虞动力、灯塔、车灯等企业,电机、多极磁电机、动力机、仪表总成、蓄电池、车用灯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业的发展;以及高档织造前置设备及高档印染后处理设备为主的纺织印染设备;污染物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改进产品制造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

  食品工业重点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杀菌技术和先进装备技术,抓好黄酒、精制茶等产品升级,加快果酒、保健酒等系列低度酒开发生产,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

  建材工业要以发展新型、高强度、节能、节材型建筑、装璜材料为方向,积极发展浮法玻璃及高标号水泥制品、钢构件、高档洁具、铝塑复合板、高档厨房系列产品,以及以硅钙板为重点的优势资源的深加工产品开发与生产。

  日用轻工业品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重点发展新型高档包装材料、高效节能照明器具、新型家私等。

  3、服务业:旅游业着重在旅游景点营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等传播手段,加强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使游客可以动态地、远程地了解绍兴市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信息的全球化和旅游消费的系统化;另一方面,采用高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现代高技术娱乐设备等,改造传统的旅游基础设施,使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与现代高科技文化融为一体。

  商贸、金融、城建及其他第三产业:运用商业POS系统、电子收款机、Internet网络、自动柜员机等现代技术改进商场、超市、专业市场的交易与结算手段,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在房地产开发中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建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智能化物业管理技术等;在道路建设、邮电通信、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以及广播电视、文教卫生、环境保护、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广泛采用高技术装备、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布局,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信息经济等经济效应,依据区位条件、投资环境差异,结合现有产业分布,按专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划统一布局,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形成“一带多园”的高技术产业化空间格局。

  我市高技术产业化的空间布局为“一带多园”。“一带”即104国道高技术产业带,该带聚集了全市高技术产业四分之三的出售的收益,要结合绍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快沿线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力度,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形成规模开发,使之成为全省高技术产业化的“增长轴”。“多园”既包括绍兴、上虞、新昌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又包括柯东、嵊州、诸暨三个新科技园区,同时还包括省信息产业园区、省高新技术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使其成为我市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及支撑点。同时,积极发展区外高技术产业,扩大其辐射带动作用。

  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为城东园和袍江园,城东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元器件、软件为发展方向,袍江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产业;上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两大主导产业;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医药与中间体、机电一体化和高效节能制冷配件三大产业。

  柯东园区的纺织新材料,嵊州园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诸暨园区的特色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等都是重点发展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中微电子、软件、元器件产业主要集中在绍兴,世纪阳光的元器件、天乐的扬声器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主要发展仍集中在绍兴,特别是袍江的集成电路和城东的软件、元器件;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中生物医药以袍江和新昌为主,精细化工以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为依托,生物化工分部在上虞、绍兴县等地;机电一体化以新昌、诸暨、袍江、绍兴县、上虞均有分布;高效节能与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诸暨、上虞、嵊州等地;新材料、新能源以绍兴县、诸暨、袍江等区域为主;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则遍布全市。

  1、加大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化的投入。在确保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并逐步增长的基础上,要改变重硬轻软的现状,设立我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助国内外科技人员带高科技成果、项目来我市实施产业化,同时,继续对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实施每年500万元的财政贴息。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的专项资金支持,落实好地方配套,同时发挥好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公共资金创造环境的原则,把资金投向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我市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投向产业化的前期阶段。

  2、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高技术产业化的投入。鼓励企业投资高技术,建议制订相应政策,对企业税后利润在市内投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市财政给予税收优惠。

  3、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融资机制及体系。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动作”思路,以市财政拨款为引导联合市内大型企业集团,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我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投资资助或融资担保。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联合大院大所组建股份制公司等形式,积极争取在境内外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资。

  1、加大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制定并实施高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鼓励支持企业从国内外引进急需的高科技专业人才,尤其增大吸引国内外高级专家教授、博士及留学生来我市担任学科带头人或从事高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继续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增大企业通过聘任、兼职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借脑用智”,形成我市的高级专家、教授、博士协作网络。要充分利用已与浙大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充分利用浙大的资源优势,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和优秀经营者,同时,结合创建绍兴大学的契机,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重点培养纺织专业方面的人才。争取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委托国内重点高等院校办研究生等高等学历进修班,每年培养一批硕士生、博士生,切实优化我市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结构。

  2、激励并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制定我市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及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规范人才合理流动等政策措施,建立平等竞争、合理流动、贡献与待遇挂钩、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及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积极推行技术承包、工效挂钩、技术入股等多种分配形式,提高科技人员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科技功臣奖”,对在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实施者,进行重奖。

  3、大力建设一支现代企业家队伍。树立一批新一代创新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经营管理好的企业家典型,引导新老企业家更新换代,引导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业经营者,多渠道、多层次地强化企业培养,引导鼓励企业家参加各种科技协作活动,选择一批优秀企业家出国深造。建议在清华、浙大等高校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对年轻企业家进行正规教育与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1、深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省委省府提出的建设“天堂硅谷”的总体思路,抓好“纺织硅谷”“新昌药谷”的建设。

  (1)建立国家级“纺织工程研究中心”“环保机械工程研究中心”“维生素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分别以绍兴轻纺科技中心、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为主体,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联合市内大中型企业科研所,编织科技协作网和重点企业研发服务网,多渠道、多形式地集聚科技资源,形成国内一流的纺织、环保机械、维生素医药科技中心,促进科研开发及技术创新。

  (2)继续组织实施对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力争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核心技术。

  2、探索建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体系。(1)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绍兴、上虞、新昌三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纺织、医药、环保装备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全国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城市、全国重要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各项工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建立绍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确立纺织、机械、医药等重点区域,形成其高科技信息服务、成果评估服务、专利服务、技术交易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服务等方面功能,为我市高新技术培育及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一门式”服务。努力建立起以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绍兴文理学院为载体、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中心为孵化基地的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的服务体系。

  1、切实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切实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专门组织班子并联合高等院校开展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定“十一五”绍兴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规划和绍兴市人才引进培养工程规划;继续认真抓好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全面推行各县、各有关部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岗位责任制中高技术产业化实绩的考核力度,深化开展以高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强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局面。

  2、加大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结合绍兴实际,研究制定有关软件开发、专利发明、人才引进、和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切实优化我市科学技术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3、大力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一是实施信息化工程,深化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活动和CAD示范市建设,重点抓好企业上网工程。二是切实强化科技合作,组织开展以引进高新技术成果为重点的各类科技招商、科技协作活动,大力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抓好产学研结合示范与服务,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试点和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掀起技术创新高潮。

  4、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强化科学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宣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典型经验,切实提高便民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优化专利、软件等知识产权咨询、交易服务、努力营造我市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1、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根据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和自身发慌需要,筛选和确定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的经济比重有一个明显提高。

  2、抓好项目的实施。统筹协调解决项目配套建设条件,对高技术项目进行逐个分析,进一步掌握项目建设用地、电力容量、水热用量等配套条件的新增需求情况,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需求,促进项目顺利实施。重视政策的落实到位。切实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国家、省有关扶持政策争取落实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市政府[2003]100号文件的细化、运用与落实工作,制定和完善重点项目贴息与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的实施办法。

  3、精心筛选优秀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建设项目库。要以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产业延伸长、市场容量大、带动作用强、社会效益好为原则,以国家、省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指南为方向,以软件、微电子、光电子、新型元器件、新材料、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环保节能以及用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来筛选认定项目。申报项目要加强政策指导,组织企业理思路、定方案,讨论分析可行性。争取每年有30个项目进入储备项目库,10个以上的项目进入省级项目计划,2个以上的项目进入国家级重大专项。

  4、加强对项目的宣传工作,突出项目的示范效应。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以点带面,引导企业涉足高技术产业领域。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